割稻子
天刚放亮,我们就吃完饭,带上草帽,拿着镰刀到了田地。那里已经有人在一小块场地上放好了脱谷机。山里人带着镰刀和扁担,有说有笑的都来了,好不热闹。
大别山里的稻田,是一层层的梯田,放眼望去像一层层金黄色的海洋。 我学者大家的样子,带上手套,挽起裤脚,挥起镰刀就割,谁知第一镰刀就割到了我的脚上。我痛的“哎呀”一声,只见脚上的血流了出来。哥哥快步跑过来,迅速用纱布帮我包扎,叔叔阿姨也走过来说:“要把刀口放平,就不会割到脚上了。”边说边割给我们看。
于是,我学着小心翼翼地割起来,还真灵,一连割了几把也没碰到脚。1小时后,我腰酸腿疼,额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掉。我抬头看看哥哥,只见他们弯着腰,神情专注的拼命往前赶,稻子齐刷刷的倒在他们的身后。我也重新鼓足劲,弯下腰,继续割起稻来。
近午时分,太阳最毒辣。暑气烤在身上,像是要被点燃了。稻田里的男人、女人,大人、小孩每人一顶草帽、一条毛巾、一把镰刀,嚓、嚓、嚓,成熟的稻子齐刷刷地割下来,又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身后。新稻谷的香气夹杂着汗水的味道,弥漫在空气中。每个人的脸都是红扑扑的,神采飞扬,洋溢着欢乐。
天空是瓦蓝瓦蓝的,稻田上空常有蝴蝶、蜻蜓飞舞,成熟的稻叶割在手臂上,像尖刀划过的伤痕,刺痛且热辣,我紧握镰刀的手掌已被磨出了水泡。
几个年轻人轮流负责踩打谷机,手上拿着一束束稻谷,伴随着轰翁轰翁的声音,刷刷刷的就把谷粒脱落到斗篷下来。小霞的分工是把一团团割好的稻谷放在打谷机旁,这活也不好受,稻子把她手臂都扎破了。
田里成堆的稻杆,要一摞摞捆好清理出去。我力气太小,总是捆不牢,经常散了重来,双手反被割得热辣辣的痛。
哥哥他们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,用两头带尖铁的扁担,插到捆好的稻捆里,一使劲,将插住的稻捆举到半空,另一尖头又插向另一捆稻子,再一使劲,扁担便落到了肩膀上。稻子压得扁担颤颤悠悠地走了。
小孩子们把稻草做成一种不像笛子,但又会吹响的小玩具。他们找呀、拣呀,像寻找失落的宝贝一样,拣拾落下的一穗穗稻子。那份细心,那种珍惜劳动果实的神情都写在了他们稚嫩的脸上。他们一个个是那么兴奋,那么自豪,那么快乐。
大别山炎热的夏天,在泥泞的田埂小路上,我们总是一身泥一身汗。等到稻谷快收割完毕的时候,我们的后背、肩上、手上都肿起了水泡,晚上睡觉只能侧卧,不能平躺。腰酸背痛、筋疲力尽!带着一身一脚的泥,带着风尘仆仆的劳累回到农户家,洗完澡躺在那木板床上,切身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。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!
金灿灿的稻子,从浸泡种子,到育成秧苗,从犁田耖田,到一棵棵地插秧,从一次次锄草、一次次除虫,到一次次施肥、一次次灌水,农民洒下了多少汗水才长成的呀!这些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稻子,粒粒都饱含了农民的心血,粒粒都如金子一般贵重!
然而,在城市里的餐馆、酒楼,一顿饭动辄数千元,大量的浪费如出一辙:几乎每桌都剩有饭菜,有的清蒸鱼还没有动筷子,有的米饭、点心、动都没有动就都被倒掉了。很少有人能将菜全部吃完。
粮食问题似乎已经不再是困扰中国人温饱的大问题,人们在饭桌上不把粮食当回事,不论能不能吃得下,总是把好吃的饭菜弄一大堆,吃不完满不在乎、大模大样地走出饭堂。
高校食堂里的泔水缸,开饭后不久就被倒满了白米饭、馒头与各种剩菜。学校无人对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指责、批评。机关食堂、街上饮食店、宾馆、饭店、酒楼,何处不见泔水缸?全国合计起来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浪费数据?
我国一年3700多亿元就这样被“嘴巴”消化掉了,相等于能够建設一座三峽电站的资金被吃掉了!相等于中国一年失去了十艘航母,相等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经费全部被吃掉了!
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,依然有贫穷,还有不少农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。而在我们人口众多的国度里,一方面有人在贫瘠线上煎熬,而另一方面却在肆意浪费,相比之下,随意倒饭菜的浪费行为是何等的可耻!
让我们从自己做起,每个人每天节约一粒米,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,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城市,一个城市带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,点点滴滴筑建起中华民族应当倡导的道德观念。!养成节约的好习惯。关爱生命,关爱国家,才会关爱世界,才能拥有和谐的幸福人生。
评论